上期讲过,许峰老师这组由三十四首古风诗组成的《偶感.偶悟》,讲了前八首,应该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很多领导、学者、读者和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都纷纷留言,有学者甚至冠以“许诗邹评”这一崇高的赞誉。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动力和信心。许峰老师的睿智、真诚、多愁善感又刚正不阿、重情重义的个性,恰恰是一个诗人最宝贵的品质。在这组诗里,诗人打开了自己的心灵秘码,一行行的文字,如一连串的音符,或激昂、或沉闷,向世人呈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或含蓄地倾露了心声。那种喜形于色、欲说还休、不装不作的真性情,给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诗人形象。也让我们探知,许峰老师的内心世界有多么丰富。虽然他在很多人的眼里,早已功成名就,是人中龙凤,是很多人仰慕的对象。但他同样有烦恼,有心事,有需要时间才能打开的情结。具体而言,从他大半生的生活轨迹来看,他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但当他面对忽然而来的退休生活,竟一下子也无所适从。我分析了这个情况,他不是贪恋自己的职位或荣光,而是忙碌惯了,忽然停顿下来,强大的惯性如平原跑马,一下子就打乱了他原有的生活、工作节奏,所以就会在情理上出现一些忧郁感。这一点,从他的这组开篇诗《退休感言》也可看出。尽管他为人洒脱、大气,但依然有一丝淡淡的忧郁。
我是非常敬佩他的,因为很多人渴望早退休。而他,却愿老骥伏枥,这其实是一种带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宝贵精神。
所以当他退下来之后,他的心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比较郁闷的。他的这些诗,清晰地记录着这一切。我们从他的诗里,看到他的心迹。他在退休之后,尝试过多种玩法:钓鱼、访友、旅游、读书等等,但效果都不明显。哪怕后来回家省亲、过年,也没有冲谈心中的低落情绪。
诗人把这种苦闷的、无法言说的情感,用笔,写成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歌,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诗人的心路历程,清晰可见。这些诗,其实是诗人的另一种贡献。浓烈的或忧郁的个体生活而迸发出来的情感,如酒如茶,才是真正的好诗。
写诗本就是个性化、私人化很浓的情感表达,而个性化与共性化,是共通的。因为只有个我的真切感悟,才能让有相同处境的人感同身受。所以许峰老师的这组诗,不管是从学术的还是从伦理上来看,他的作用不可低估,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他的这些诗歌,不但为诗歌文化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们探讨人性方面的话题,打开了突破口。老子说“万物皆自然”。尽管学术界有多种解读,但就个体而言,大概两种:一是顺应自然;二是圣人要根据每个人的自然本性合理安排他的位置,与其让那些无德无才、德不配位的人占据一席之地,倒不如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发挥作用。
诗人的心路历程,以诗歌为纽带,形成了起起伏伏的波浪线。从第九首开始,诗人的心情出现了好转。这大概是他回到了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惠州后,熟悉的场景,城市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又让诗人本就易感的诗情得以激发,呈现出蓬勃的精神状态。他在回到惠州后写的第一首诗,也就是本组诗中的第九首,他说:
“两条玉带换同心,珍珠一串熠门庭。
高榜题名终有日,乐在花园醉鹅城!”
这首诗一气贯之,给人一种明亮的、蓬勃的、积极向上的能量。诗人在诗里用的词语,几乎都是光鲜亮丽的:“玉带””同心”“珍珠”“门庭”“高榜题名”“花园”“鹅城”。“鹅城”就是恵州的别称!邓三君老师如此解读:恵州西湖因苏东坡曾在此客居而闻名,文风非常昌盛。惠州西湖区别于杭州西湖,它由南湖、丰湖、平湖、鳄湖、菱湖五大湖组成,像一串珍珠,熠熠生辉,高榜山临水雄居,上有挂榜阁,金榜题名,光耀其中。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扪心无愧,欣然而醉!”从邓三君老师的解读来看,诗人应该是受了恵州山水人文的启发,忽然爆发出激情澎湃的诗情。而诗里的描绘,应该也是对惠州山水人文的实景描绘。这就可以看出来,诗人对恵州有很深的感情。在诗人的人生旅途中,真正的职业生涯和生活的重点,也集中在惠州。对诗人来说,恵州是除了家乡、军营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人生驿站。从这本主题诗集《四季如歌》收录的诗歌比例来看,也足以说明惠州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但仍有一点必须引起关注,诗人诗句中的“终有日”,是化用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古典诗词意象。这又给我们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未来可期;二也是刚从低谷处走出,心情还在摇摆不定。参考李白的写作背景,也是对人生在某些方面有焦虑情绪而发出的感慨。在艺术上,多变而富有层次的表述,更赋予了诗的韵味和真实感,能有一咏三叹的效果。总的来说,诗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跳跃性思维以及高昂的节奏,使诗歌充满了复杂又独特的艺术特色。但必须明确,诗人有多愁善感和积极向上的多重属性,这是诗人最宝贵的品质,刚正与柔情兼一身,才华与人品并举,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才最有看头。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一文论性情时所说:“吟咏所发,志惟深远!”诗人的真性情,既有感性上的“飞”,又有理性上的“智”!该忧伤时忧伤,该快乐时快乐,一切因情因景而定,麻木不仁或故作姿态,都不是真实的人性。只有做到心境与情境的统一,才能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诗人通过语言,通过“非我”“外物”的方式,返归“虚静”与“本真。”
今天主讲的这些诗一共十一首,见许峰老师主题诗集153一163页,除《六十三岁生辰闲咏》为方寸老师点评外,其它十首,都由邓三君老师点评。《六十三岁闲咏》《放下》《老农秋收咏》《题紫金客茶谷》《一壶老酒》落了日期。
诗人的作品,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传播率,其中一些诗句,被很多宗祠、公园、学校、企事业单位、家庭当作对联、警句或座右铭,因此请他写诗的人也很多,他又古道热肠,所以留下了很多的佳作佳篇和佳句,在这几首诗中,其中《老农秋收咏》就是应家乡友人之邀而作。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诗:
九、漫步恵州西湖随感
两条玉带挽同心,珍珠一串熠门庭。
高榜题名终有日,乐在花园醉鹅城!
十、阅明史有感
一朝权倾百媚生,势微门前车马清,
自古职场寡情义,莫怨忠信不传承!
十一、雨夜花语
艳赴人间送芳菲,奈何雨打又风吹。
香瓣埋进尘埃里,化作春泥再轮回!
十二、六十三辰闲咏
毕生劳碌待空闲,难避纷扰又一年。
缘薄无福归盘谷,偶赋瑶池品仙泉。
一一庚子年生日于惠州
十三、放下
近几年一些青年或违法乱纪躲避惩罚,或因生活困顿逃避缠绕,每闻此类信息唏嘘不已,深感佛家所倡导的“放下”,要在人生中践行是多么的不易!其实,人只要放下过往,积极向上,面向未来,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岁月蹉跎弹指间,花开花落视等闲。
春扰何须太悲绝,云淡风轻度流年。
十四、老农秋收咏
薄雾轻绕垅上晨,老农荷镰带束身。
嘴角烟头闪快意,一片金黄映笑唇。
一一庚子年初冬草就于惠州
十五、题紫金客茶谷
绿波峦登碧连天,栈道茶馨伴香眠。
仙居草堂觅古踪,遥步翠岭颐天年。
一一辛丑年春日于紫金客茶谷
十六、题百味人生酒楼
百味人生食百味,燕雀妙音唤客回。
谁道黎民爱藜菽,君王亦有嫌环肥。
十七、游西安
万国朝宗忆昔年,丝绸之路驼铃喧。
炎黄子孙同筑梦,定再高悬霸主鞭。
十八、一壶老酒
老酒醇绵醉深喉,忘却人生苦与忧。
淡看无妄莫真究,梦醒时分霜染秋。
一一壬寅年深秋于恵州
十九、夜饮
今夜山风刮愁肠,无奈思绪似无缰。
烫酒烧心求一醉,最难排解是彷徨。
诗人的这组诗,我认为至少写出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写出了个人的情感,做到了心境与情景的完美统一。诗人在这组诗里的情绪,忽高忽低,不装不做,这是最真实的表达。在艺术上,当然也是最好的表达。这些诗有明显的情感起伏线,注定就会为诗歌的基调,打下了一波三折、一咏三叹的基础。
诗歌是非常私人化、个性化的写作,个性与共性,是相互成全的。只有具有个人精神印记的诗歌,才能深刻传递出人类的共同情感。许峰老师的诗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的读者朋友喜欢,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诗特别能感染人。他在诗歌里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人能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他的写作功底非常深厚,也特别善于托物寓意和镜头式捕捉,基本能做到以小见大,一事一议,给人一种非常明晰的情感思路,有如鲁迅文章的犀利与厚重。比如《夜饮》《游西安》《一壶老酒》《题人生百味酒楼》等等都是诗人个人情感生活的体悟。试想,如果我们的诗文都是主观臆断、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生拉硬拽、胡拼乱凑、或展现的是宏大的议论、空洞的说教、泛滥的抒情,就会给人一种假大空、粗制滥造的感觉,也无法形成灿烂的中华文明和诗歌文化。
第二重境界,写出了宗教的悲悯,比如《放下》《六十三岁闲咏》《阅明史有感》等。尤其是这首《放下》,诗人在这首诗里加了前言导语,宗教的超然意识和劝导精神明显加强。在这首诗里,诗人仰观俯察,心怀悲悯,明察秋毫,最终落到了人生问题的哲理中,以敬畏生命的处世哲学、更高远的角度来把握人生,消除人生的困惑。诗句“喜忧何须太悲绝,云淡风轻度流年。”提醒我们,只有把一切看淡,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道至简、才能收获更美满的幸福。其实就生活本身来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太阳再热,也有落山之日;冬季再冷,也有春暖花开之时。在高峰时,不骄不躁,在低谷处,不气不馁,奋发向上,才能达到人生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把一些玄机玄理,转化为人文关怀,具有鲜明的教化意义。
第三重境界,写出了道法自然和万物自然。自然的含义较广,老子说:“人法地,地化天,天化道,道化自然。”由此可见,在老子的观念里,自然包括了整个宇宙的一切。它关系到万物的起源、生长过程和结果,以及政治秩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度等。对于这些博大精深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经典或者“道可道非常道”的这些深奥的中华哲学,我目前还是理解不了的,所以只能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阐述一下许峰老师的诗歌。在许峰老师这些诗中,最能直观反映自然的诗,有以下几首,如《雨夜花语》《老农秋收咏》《题紫金客茶谷》等。有的诗同时兼具有玄机玄理,又附有自然的属性,其实并不矛盾。万物为之自然,万物皆有灵性。诗人的主体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的互文性创作机制孕育的文体形式。
这首《老农秋收咏》,代表的就是人与自然互相成就的一首的佳作。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保护好自然环境,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我们才能够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这首诗也是诗人应家乡友人所求而咏的一首大美之作。诗人站在人与自然的角度,倾注了很大的心血。然后用寥寥数语,就把大自然的馈赠,农民的丰收喜悦,大地的风光刻画得惟妙惟肖,诗人表露出来的情怀,也是一种下说人事,上达天理的境界:“薄雾轻绕垅上晨,老农荷镰带束身。”这两句非常形象,既讲了自然风光和时光,也为去收获的农民画了一幅素描一一荷镰、束身的形象。这两句就是一幅画,体现出诗人的笔力和他对农村生活的熟悉程度。“嘴角烟头闪快意,一片金黄映笑唇!”动感十足,尤重细节。嘴角、烟头、金黄、笑唇,农民的喜悦之情呼之欲出。这四个意象,就包括了名词、动词、颜色词!和前两句的薄雾、老农、荷镰、束身构成了一幅别致又充满喜悦之情的风景画。画家都可作参考!
《六十三岁闲咏》,写的是一种心境。诗人在诗中作了自我解剖和回顾,在思考人生的问题和表述中,张扬了个人的气质和胸襟,展示了个人的人格与智慧。
《雨夜花语》这个题目,就气象万千,充满诗意,能听懂花语的人,只有诗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佳句佳篇,可谓通灵通圣,可以思接千年!许峰老师的这首诗,同样写出了花的品质,哪怕遭到风雨的摧残,也是把最美的风景奉献给天下万物,落地成泥后,也是“化作春泥再轮回!”
《题紫金客茶谷》,是一首咏物悟道、充满玄机玄理的好诗。这首诗是偶感而发,与其它感怀伤世的作品有明显的区别。邓三君老师说:“这首诗是诗人真正步入空灵境界的标志性之作”。这是恰如其分的。
《一壶老酒》是诗人的心事,又勾起了某些方面的回忆,虽有一点消极,但反过来看,也可说诗人是非常念旧的人。历史上很多名诗名句,都是怀旧之作。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属于此列。
此外还有几首诗没有讲,一是限于篇幅,二也是我想放到下章的开头,这样能承上启下,方便结构的严谨。这几首诗,是以游和咏为主,在诗风上也很独特,故而留点悬念,暂且不表。读者朋友们就我们已讲过的诗为参照,期待互动和留言。
特别要感谢的是,是领导、老师、读者朋友们对我们的诗、评的肯定,甚至冠以“许诗邹评”的桂冠,我有点诚惶诚恐、非常汗颜,但又非常感谢。我能进入到这么多名家大咖的视野,其实也是托了许峰老师的福,才会有如此殊荣。当然这也会给我带来无穷的动力,我将不遗余力,继续为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许峰诗歌,倾情诠释。下一章节,我们再继续讲!
一一写于2023年11月5日
(文/邹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