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00后的班主任在教室练习《北京欢迎你》的视频在抖音平台爆火。据悉,该班主任听到班里2009年出生的孩子们说没听过《北京欢迎你》,于是默默练习,准备唱给孩子们听,充满回忆的曲调再次拨起了无数人的回忆。(12月24日新华社快看)
从前一段时间几位大学生在北京天坛齐唱《北京欢迎你》开始,《北京欢迎你》接力大合唱又一次风靡全网。来自五湖四海的各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各大音乐博主纷纷传唱着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不少网友表示:“总是在被一些熟悉的旋律感动着,被祖国温暖着……”
时隔十五年,熟悉的旋律每每响起,国人心中不由得升腾起的,是一种对国家的强烈自豪感与归属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世界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成为现代奥林匹克历程上一座丰碑,《北京欢迎你》是这座丰碑最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注脚,其中更蕴含着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当一首承载着国民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的歌曲被继续回忆,继续怀念,继续传唱。声音符号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和交流媒介,让熟悉的旋律传达出独属于中国的文化自信。
《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的曲调把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和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浓缩在一起,集中展现在世界面前,以非常自信、非常友好的音乐语言向全世界的朋友发出真诚友爱的心声,是奥运精神的一个缩影。当《北京欢迎你》在今天依旧被火热传唱,可以从中看到中华儿女对于中华优秀文化与中国精神的骄傲自信,更可以展现出中国一如既往主动拥抱世界的胸怀和开放交流的姿态,展示出了一个开放包容、充满生机的中国。
从一种震撼,一种感动,到一种共鸣,这首歌曲之所以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是因为其镌刻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更加深了无数国人的民族认同感。从过去到未来,无论是从前电视荧幕上的明星大合唱,还是现在自媒体平台里极具创意与温情的素人接力大合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用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在熟悉旋律的一遍遍传唱中彰显独属于中国的文化自信。
《北京欢迎你》永不过时,在未来,我们更应该以中国风格的音乐语言,表达出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展现中国自信。(青岛大学:高榕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