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党建“金钥匙”,叩开搬迁群众“幸福门”

admin发布时间:2023-12-05 16:42 |  来源:未知

一、打造后扶“主心骨”。打造“县级后扶专班+基层党支部+小区服务中心”管理架构。以“五五”工作法为总抓手,安排6名专干人员负持续做好全县易地搬迁后扶工作;全县符合条件的8个安置区全面成立党支部,4个小型安置点就近融入村(社区)支部,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12个安置区均设立管理服务中心,推行“楼长制”网格化模式,在12个安置区设立楼栋长22名、保洁员24名、管理员16名,对搬迁群众定期走访,保证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问题有人办、需求有人帮”。

二、选优派强“主力军”。建立“县级领导+驻村工作队+公共服务岗位”服务体系。全县安置区均安排1名以上县级领导包点,督促指导安置区做好后续扶持,包点县级领导每年住村蹲点调研时间不少于2天2晚;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三人”的要求,选优配强安置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12个安置区选派第一书记12人,派驻帮扶工作队员36人,开展常态化走访,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安置区统筹开发62个公共管理服务岗位,聘用搬迁群众为安置区住户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全面推进安置区实现基层自治。

三、培育发展“主引擎”。探索“工业园区+帮扶车间+公益岗位”多渠道、多层次的产业就业发展模式。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按照“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的产业发展思路,鼓励园区129家规模企业主动吸纳搬迁劳动力,带动搬迁群众就业852人;围绕“楼上居家、楼下就业”目标,将园区规模企业生产线引进至安置区楼房架空层,建立帮扶车间,吸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目前引进小微企业74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帮助541个搬迁对象就业。二是鼓励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以安置区打造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加强土地山场流转,引导搬迁对象多形式参与种养加工、旅游等产业开发。湘江乡桐冲口安置区依托“千年瑶寨”发展瑶族旅游、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实现搬迁户创收,发展民宿旅馆20多家,从业人员达160余人。2022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服务收入80多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目前,全县2406户搬迁家庭发展产业的有1569户,其中:自主发展产业123户;委托产业帮扶1446户。三是发挥政策红利提质增效。落实产业就业优惠政策,共为园区企业和安置区小微企业发放稳岗、培训、招工等各类补贴1269万元。用好以工代赈政策,投入资金53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搬迁劳动力就业增收95人,改善安置区2165人生产生活条件、920亩农田灌溉、1419人通行条件、保护基本农田650亩。用好湘西开发政策,灵活运用湘西开发产业就业扶持资金1100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奖补项目13个。(唐军,陈景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